您好!欢迎来到牛羊肉产业网。

请登录|注册

客服电话:15000821357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技术分类 >  牛羊养殖及防疫

【实用技术】南方肉牛养殖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时间:2023-09-22牛羊肉产业网

一、技术要点


肉牛寄生虫是暂时或者永久地在牛体内或者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在我国长江以南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广西等南方省份常持续出现多雨、潮湿、高温、闷热的天气,适宜蝇蛆、疥螨等体外寄生虫和蛔虫、绦虫、球虫等体内寄生虫的生存和繁衍。笔者通过调研不同管理条件下的牛场发现,3-10月是南方肉牛寄生虫病的高发时节。现将南方肉牛养殖场几种常见的几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牛螨病

牛螨病(又叫疥癣病,俗称癞病),主要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牛体表、表皮下引起的慢性寄生虫性皮肤病。该病以剧痒、脱皮、湿疹性皮炎和接触性感染为特征,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后往往蔓延至全群,危害十分严重。

(1)流行特点

本病常发生在冬春季节。幼龄牛比成年牛易感,一般通过与病牛直接接触或污染的栏舍及用具间接接触传播。阴暗、潮湿、卫生差的栏舍有利于本病的传播,体瘦体弱牛更容易发病。

(2)临床症状

疥螨病多发生于毛少而柔软的部位,多出现在头部和颈部。患牛体表剧痒,在栏杆、墙壁上擦痒或用舌头舔舐骚痒部位,皮肤上出现不规则脱毛区,发炎形成痂皮或脱屑。而出现丘疹、水疱,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疱。严重感染时病部皮肤形成皱褶或龟裂,干燥、脱屑,称为“干疥”;患病部位淋巴液、组织液的渗出及动物相互间啃咬,患部潮湿,称为“湿疥”(图1)。


1695347214115970.jpg

图1牛螨病皮肤病变

(3)防治方法

预防:新购入的牛只要隔离检疫,确定无感染螨病的牛只方可混群饲养。保持牛舍干净卫生和通风,将牛粪便及时清理,堆肥发酵,牛舍整体消毒。

治疗:牛螨病传染性强,应及时隔离患牛,并进行治疗。当发现病牛时,使用伊维菌素,用量为0.2mg/kg肌肉注射;0.05%双甲脒或者溴氰菊酯按说明书推荐剂量,稀释后进行药浴,药浴后要避免牛舔食药液,防止药物中毒。间隔7-10天重复用药一次。

2.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由蜱虫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引起焦虫病的焦虫主要是牛巴贝斯焦虫与环形泰勒焦虫。巴贝斯焦虫不同牛种都可易感,临床症状主要为高热、贫血、黄疸、尿液茶褐色、怀孕母牛流产等,严重者出现死亡。牛泰勒虫虫体寄生于牛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临诊特征为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临床上有时也将两种血液原虫病通称为焦虫病。

(1)流行特点

流行有地区性和季节性,与带虫蜱(图2)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南方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8月上旬始渐平息。幼犊发病多,由非疫区调入疫区的牛发病严重,而疫区牛发病较轻。

(2)临床症状

牛巴贝斯虫病潜伏期一般9-15天,病牛发烧,体温升到40℃以上,稽留热。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不反刍。呼吸加快,心跳增速,眼结膜苍白并黄染,可出现点状出血。尿呈茶褐色或酱油色(图3)。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急性病畜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牛泰勒虫病潜伏期14-20天。患牛持续发烧,体温高至40.5-41.5℃。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靡、结膜潮红。可视黏膜结膜苍白、黄染,可有出血斑点。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可带血丝。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急性病例发病后数小时即可死亡,慢性病例体温并不升高,但体表淋巴结肿大,有腹泻或便秘。

(3)防治方法

两种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一致。

预防:对新引进的牛只,若有疑似病例,加强临床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针对性治疗与预防性用药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发病率,提高易感牛只的抵抗力。根据蜱的生活习性进行杀灭,常用的药物有伊维菌素,用量为0.2mg/kg肌肉注射、1-2%的敌百虫溶液喷洒牛体表和栏舍等。

治疗:贝尼尔(三氮脒)用量3.5-7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配制成浓度7%的溶液,静脉注射或分点肌肉注射。连用2-3天,每天1次。

注:在病牛发病初期可按推荐剂量使用,在发病的中期(刚出现血尿)按常规剂量注射易引起死亡,需把一次的注射剂量分2-3次注射,每次间隔3-4小时。

1695347222958963.jpg

图2牛体表蜱虫

1695347236957543.jpg

图3焦虫病患牛排茶色尿

3.犊牛新蛔虫病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犊牛新蛔虫引起的内寄生虫病,5月龄以下的犊牛易感,虫体寄生于小肠,表现为腹泻、腹部膨大和腹痛等特征性临床症状。肉牛、奶牛和水牛均可发生,严重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因此,当发现疑似蛔虫病牛时,应尽快诊治,同时注意避免感染其它牛群。

(1)流行特点

犊牛新蛔虫形似蚯蚓,幼虫很小,可侵入肺、肝、肾等内脏器官(图4)。犊牛在胎儿期时通过胎盘从母体传染。由于大部分病犊出现腹泻症状,常被当作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感染来诊治。本病流行很广,死亡率高,1--2月龄以内的犊牛尤为严重。

1695347247886928.jpg

1695347252507301.jpg

图4牛蛔虫虫体(图片为苗忠惠赠)

(2)临床症状

犊牛出生后几个小时或几天就拉黄白色黏稠粪便,尾根和肛门有黄白色的粪便黏着,病犊初期哺乳减少,精神不振,不愿走路、喜卧,有轻微腹胀、腹痛表现,有的还伴有轻微咳嗽症状。严重的病例排出多量的粘液或血液,排便时拱背拧腰,排泄物腥臭。后期可视粘膜苍白贫血,两眼无神,被毛粗乱,走路摇摆,站立不稳,阵发性痉挛,精神萎靡,但体温无明显变化。

(3)防治方法

预防:疑似病牛隔离饲养,将病牛的粪便和污染的垫草收集到一起,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和幼虫。孕牛舍也要及时清除粪便,保持饲养环境干净卫生。将饲料槽架高,保持清洁卫生,饲槽要经常洗刷,夏、秋季节早晚各洗1次,冬、春季节可中午洗1次。同时每隔15d对牛舍场地用2%的敌百虫溶液喷洒1次。

治疗:对患病犊牛用伊维菌素,用量为0.2mg/kg一次性肌肉注射或盐酸左旋咪唑片进行口服治疗,用量为7.5mg/kg,间隔7-10天重复用药一次。

4.牛绦虫病

牛绦虫病是由寄生在牛小肠中的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等几种绦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通过被污染了的草料和饮水而传播,对犊牛危害较大。

(1)流行特点

牛多种绦虫(图5)的形态和发育过程都相似,生活史及其他方面大致相同,多呈混合感染。感染过程:终末宿主将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至体外,被中间宿主甲螨(地螨、土壤螨)吞食后,六钩蚴从虫卵内出来,逐渐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牛吃草时吞食含似囊尾蚴的甲螨而感染,虫体经45~60d发育为成虫。犊牛易感染,病情较重。大量绦虫寄生时,可引起小肠发生狭窄、阻塞或破裂。绦虫一昼夜可长8厘米,夺取宿主大量营养,加上分泌的毒素作用,可影响牛的消化和代谢,妨碍犊牛的生长。


1695347276745740.jpg

图5牛绦虫虫体

(2)临床症状

牛感染此病后,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口色淡白,舌苔滑腻,空口咀嚼,大都表现为食欲减退,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发育迟缓。出现消化不良,病牛下痢,粪中夹着如面条一样薄而且扁平的绦虫节片,可达数米。病牛贫血,严重者病牛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或者回旋运动。

(3)防治方法

预防:要定期驱虫,可在饲喂牧草或放牧后一个月左右对牛群进行驱虫,犊牛断奶后进行驱虫。驱虫2-3周后再驱一次,有利于驱杀感染的幼虫。要对粪便加强管理,把粪便集中起来,堆积发酵或用来沤肥,积沤时间要2-3个月,可有效的杀灭绦虫虫卵。

治疗:阿苯达唑较常用,效果好,用量10-15mg/kg或氯硝柳胺,用量60-70mg/kg或吡喹酮,用量50mg/kg,灌服。

5.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该病多发生在规模化牛场,1月龄以上的犊牛多发,主要发生在犊牛断奶混群后,犊牛水样腹泻,极个别犊牛粪便带血,伴有恶臭,并且有贫血症状,病牛虚弱喜卧。该病会使牛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死亡。

(1)流行特点

每年的4~9月份是高发季节。牛球虫病多发于两岁以内的牛,而且死亡率高,成年牛是带虫者,在低洼、潮湿的草场放牧的牛群易感染。冬季舍饲,饲料、垫草被粪便污染,也可导致犊牛感染(图6)。

(2)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为2-3周,犊牛一般为急性经过,病程为10-15天。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3)防治方法

预防: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定期对饲槽、水槽、用具等消毒。饲草、草库与饮水要干净卫生。被粪便污染的母牛乳房在哺乳前要清洗干净。饲喂添加药物预防,1kg饲料中拌入0.3g莫能菌素,连续饲喂10d既能预防球虫又能提高饲料报酬。一旦发现病牛,立即隔离并治疗,同时对圈舍等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治疗:根据球虫病的发病规律,潜伏期是治疗球虫病的最佳时期。牛球虫病可以选用: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20-50mg,一次灌服,连用5-6d。

1695347292139801.jpg

图6显微镜下牛粪便中的球虫虫卵

6.结论

肉牛寄生虫病种类多,有体内寄生的也有体外寄生的,肉牛感染寄生虫后会对牛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养殖人员需根据不同寄生虫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特点,诊断发病种类,做到科学防治,定期驱虫,加强饲养管理,从而有效减少牛群寄生虫病的发生,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二、应用条件

1.应用范围

适用于牛患螨虫病、焦虫病、新蛔虫病、绦虫病、球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应用设备

喷雾器、药浴池、电子秤、注射器。

三、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驱虫药

要根据牛的年龄、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寄生的部位等情况选择毒性低、疗效好的的广谱驱虫药,同时还要考虑经济价值。

2.把握好剂量,适时用药

不同种类的驱虫药对牛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驱虫时需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稀释方法使用,严防用药过量引起中毒,剂量不足达不到驱虫的效果。为了取得良好的驱虫效果,可在第一次驱虫后间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驱虫。

3.选对驱虫途径,安全使用药物

选择合适给药途径,一般体外寄生虫适宜喷洒或药浴,同时对栏舍喷洒杀虫,呼吸道、泌尿道的寄生虫适宜口服与肌肉注射,消化道寄生虫早上空腹驱虫效果更佳等;在给牛群进行大规模的驱虫时,应先进行小群体的预实验,观察药物的反应与驱虫效果,确定安全后再进行大规模群体的驱虫;另外妊娠母牛驱虫时要慎重,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

4. 驱虫药中毒时的应急解毒措施

(1)口服驱虫药中毒时使用盐类泻药(硫酸钠、硫酸镁)导泻;喷洒在体表的驱虫药使用清水冲洗。

(2)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溶液、Vc、樟脑磺酸钠注射液,使用剂量按照药物说明使用。

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体系

推荐阅读